长征中让人感动的历史典故

duote123 2024-11-1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长征中让人感动的历史典故

  长征中让人感动的历史典故

  10月中旬,驻扎在靠近瑞金的一个村庄中的红一师师部即将转移,身为红一师政治部主任的谭政内心极不平静。夜里,他睡不着觉,一个人来到河边沉思。

  哗哗的流水声衬托得寂静的夜晚更加安静,空中高挂的一轮明月给大地蒙上一层轻纱。在这样美丽的月夜,谭政的心却无法平和下来,呆呆地看着波涛翻涌、银光闪闪的绵水河,滔滔的河水在月色的映照下滚滚流过,他不禁思绪万千。

  多年来,在苏区根据地的生活早让他们与当地的人民情深似海、血肉相连,这一走,乡亲们的安全怎么办?如何向一直支持着红军的乡亲们开口道别?

  这片土地上染着多少革命战士的汗水与血水,这用鲜血换来的土地又如何能割舍得下?军队一离开,这些勤劳、勇敢、善良、淳朴的劳动人民很可能又要回到受地主恶霸欺压、受反动派压迫的苦难生活中去了。

  一想到这些,谭政的心中就像着了火,急得几乎流下泪来。但他深切地知道,最重要的还是做通同志们和乡亲们的思想工作,不能让红军战士们的士气低落。

  一走进会场,谭政心中一惊。参加会议的干部们个个低着头,无精打采,一种压抑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会常谭政还从未见过战士们这种样子,他下意识地调整了自己悲伤的情绪,决心要从思想状态上为红一师鼓舞士气。

  “抬起头来,同志们!”谭政提高了嗓门,大声说着。可是同志们依然低着头,哭丧着脸,没有一点精神。

  “怎么啦?这是怎么搞的?”谭政不由得有点恼火。

  会场内一片沉寂,突然一位营长站起来,大声说:“谭主任,我想先给您提一个问题。”

  “你问吧!”谭政也大声说,声音有力而干脆。

  “我想知道,在敌人这么凶狠地进攻我们苏区的时候,为什么上级给我们的命令不是狠狠地反击,却是什么‘准备转移’,我想不明白!”随着这位营长的发言,参加会议的其他战士也都纷纷表示了类似的疑惑。

  谭政一看会场的气氛渐渐热烈,大家都不再垂头丧气,就顺着大家议论的话题说:“我也问大家一个问题,是保存下革命的火种重要呢,还是在敌人进攻最凶狠的现在把我们最后的力量拼个精光,让乡亲们和我们一起死在这里重要呢?”

  经谭政这么一问,会场的气氛立刻缓和下来,谭政的问题正是干部们质疑的关键,这些红军中的优秀干部很快领会了主任的意思,他们振作起来,打起精神投入对转移的具体任务分工的讨论中。

  散会后,同志们分头去做各级战士的思想工作。谭政看着这些高水平的好干部,心中的愁云也一点点地散开。

  第二天黎明,红军的部队整齐列队、整装待发。当地的村民早就聚集在村口送即将转移的红军战士。

  本来,这是一次十分仓促的紧急转移,主要是中央领导博古和李德在指挥,包括政治局和红军的高级将领也没有开会研究,都不了解转移的计划,只是听命令行动。老百姓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知道红军要走了。

  许多战士甚至来不及通知家属,但闻讯赶来的乡亲们还是在路旁排成了队伍为他们送行。许多老百姓、红军家属和走不了的红军伤病员都来了,有的还提着鸡蛋、鞋子和衣物,喊着:“早点打回来啊!”

  乡亲们一边恋恋不舍地跟着红军队伍走,一边把从家里带来的鸡蛋、饭团往战士们的口袋里装,这些鸡蛋可是他们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在这离别的时刻,他们倾其所有,表达着对红军的无限感激与深深情意。许多村民一边流着泪一边问:“什么时候能再回来?”

  “怎么走得这么急啊?”

  ……

  许多曾经受过村民照顾的红军战士也泪流满面,拉着乡亲们的手感动地说:“大娘,别送了。”

  “大叔,等我们打了胜仗再回来孝敬您。”

  ……

  一时间,红军的队伍成了军民混合的人流。

  和乡亲们的心情一样,红军战士也在担忧着红军走后中央苏区人民的安危。谭政和几名干部走在队伍的最后,不停地提醒乡亲们注意安全,劝乡亲们不要再送。这样的场面在每一个根据地都极为常见,根据地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是割不断的。

  乡亲们不仅仅在背后支持红军长征,从长征开始的第一步,红军队伍就没离开过人民的帮助。红军战士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百姓也各尽所能帮助红军,这才是军民互敬互爱的似海深情。

  迢(tiáo)迢长征路上,军民鱼水情深,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渔民李声仁的故事就是这种情感的最佳证明。

  李声仁出生在于都,全家以打渔为生,他从小就跟着父母漂泊在河上。1934年10月,红军八万多人的队伍集结在于都河南岸,准备渡河进行长征。十月十六日,恰逢重阳节。晌午时分,李声仁和未过门的妻子王九发在于都河鲤鱼潭捕鱼。几个红军战士将他叫到岸边,请求他们:“老乡,我们要过河去打白狗子(国民党反动派),想请你们帮忙渡河。”

  李声仁夫妇听说是要过河打他们痛恨的国民党反动派,非常高兴,二话没说就一口答应了。不仅如此,他们还立刻回家动员其他老乡帮忙。

  下午五点钟,李声仁夫妇如约来到鲤鱼潭渡口和几十条渔船会合。许多乡亲们也自发赶来,帮着送水挑担。一个小时后,渡河开始了。大船每次可以坐十个人,小船每次只能坐五人,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来回一次大约要用二十分钟。

  李声仁夫妇同撑一条船,丈夫在船头撑船,妻子在船尾掌握方向。六百米宽的河面,水流湍急,晚上,四下里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此时天公也不作美,河面上刮起大风,河上波涛汹涌,小船在波涛上飘摇不定,稍微不小心就会翻船。

  由于需要运送的战士非常多,船只又特别少,他们一分钟也没有休息,就这样在漆黑的夜晚,忙忙碌碌,不停地工作,直到天色渐渐泛白。当这对善良的夫妻送完最后一批战士时,他们手上已磨出了许多血泡,但他们没有说一声苦,道一声累。

  10月18日晚上,另一批红军到达了于都河边,也要赶着渡过于都河。只休息了一天的李声仁又赶到最西端的石尾渡口,运送这批红军。

  这一次渡河从晚上七点钟开始,河上早就一片漆黑了。一片片乌云从月亮前面走过,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却透过云片倾泻下皎洁的光芒。借着这一点亮光,李声仁夫妇整整送了一夜。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但他们的心中充满着骄傲与自豪,为自己能帮上红军的忙而感到万分喜悦。

  分别的时候,过意不去的红军给李声仁夫妇留下一块大洋、几斤大米和一句亲切的承诺:“感谢你们,等我们打了胜仗,一定回来报答你们!”

  两个晚上,他们不计个人安危,用打渔的小船运送了几百个红军,这是多么深厚的鱼水情谊啊!

  红军渡河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就占领了于都,疯狂地搜捕送红军渡河的渔民,李声仁等船工为了躲避反动派的迫害,不得不背井离乡,流浪在江西泰和县、万安县等地,直到很久之后才回到故乡,连他的大儿子都是在异乡的船上出生的。

  解放后,人民的政府没有忘记他们,工作人员千方百计地找到这些渔民乡亲,成立渔业合作社,让这些为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民过上了平安富足的好日子。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小毛驴帮助红军走出长征路的历史典故

2.长征中战友被冻成“石头”的历史典故

3.长征路上战胜疾病的历史典故

4.红军长征吃得苦中苦的历史典故

5.长征途中让人感动的历史典故

6.红军长征途中吃马肉的历史典故

7.马背上的小红军长征历史典故

8.百余红军在长征路上跳崖牺牲的历史典故

9.长征历史典故:夹金山的一天

10.长征历史典故:不朽的丰碑

标签:

相关文章

以我爱家乡桂花树为题的作文

清晨,我走到学校。 忽然我闻见了一股清香,我随着这股清香走到了张氏宗祠的大门前,看见了门前有一颗桂花树。只见这棵桂花树枝干粗...

学术论文 2025-01-25 阅读0 评论0

春姑娘优秀作文300字

春姑娘是一个插花能手,把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插满大地,有嫩黄的迎春花,洁白的水仙花,淡绿的兰花,粉红的桃花……把大地装扮得格外漂亮...

学术论文 2025-01-25 阅读0 评论0

我们与环境的作文

可是现在的环境遭受人们严重的破坏,如滥砍伐树木使之成为荒山,水土流失;滥捕杀野生动物使之面临绝种,生态失衡;滥用化学物品使之污...

学术论文 2025-01-25 阅读0 评论0

冒失的牛爸爸童话作文

牛爸爸大摇大摆地进了厨房,关上了门,干起了“大工程”。“呼”一阵热浪打在了门上,小牛的好奇心膨胀起来,他悄悄地走进了厨房…… ...

学术论文 2025-01-25 阅读0 评论0

《远山》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远山 【唐】张秦娥 秋水一抹碧,残霞几缕红。 水穷云尽处,隐隐两三峰。 【注释】 ①一抹碧:水流青碧,如同一条绿带子...

学术论文 2025-01-25 阅读0 评论0

酒店招聘计划书

二、 招聘原则:品德优先、保证素质、理念认同、控制成本 三、 招聘岗位:以经酒店业主方批准的组织加构及各部门管理架构为基础,...

学术论文 2025-01-25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