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同进士一直是曾国藩的心结,以至于后来因为门客的一副对联而动怒,“同进士非同进士,如夫人不如夫人。”帮助是善良的,可贵的,但是最好的,是给别人同等的尊严和拥有尊严的资本。
所以,当我看到残障青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正常幸福地生活,突然感到,世界静美如斯。可能是因为自己有的亲人是这种情况,所以,亲眼目睹了残障儿童家庭的艰辛和困难。他们的父母,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孩子揪心,他们爱他,可是害怕别人不爱他,他们不希望看到孩子受到歧视,但是又没有办法要求别人给他尊严。所以,让残障青年通过自己的双手生活,不依靠别人,就有了获得尊严的资本。别人给的,始终是别人施舍的,自己付出劳动的,才是自己的。
那个青年,每天去山里田间割草,然后在太阳下稍微晒一下,因为兔子吃了太潮湿的草容易拉肚子。他二十多岁,只有一米五左右,形容枯瘦,行动起来并不灵活,也没有青年人所具有的朝气,看来不免令人心疼。但绿色覆盖的乡村,水田上荡漾起清澈的太阳光,这里安静,这里柔和。光芒四射太阳也显得格外温柔,如同慈母注视着自己的幼儿。清风撩动着他的衣襟,他蹲在稻场上,用黑瘦的双手轻轻侍弄青草最令人倾心的,是那专注的眼神,饱含着对爱人的深情。这份用心,似暖流划过我的心田。在我们纷繁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拥挤。快速的节奏,纷繁的人事,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事情。我们讲究批量操作,因为节省成本,这样利益最大化,我们追求效率,这样才可以生产更多东西。然而,我们在疯狂生产的时候,却没有想过,我们需要那么多的东西吗?从前的时光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或许,那种境界,就是老天为残障儿童打开的一扇窗吧。他精心照顾兔子,仿佛在珍惜自己的生命,小心翼翼地捧护着自尊和自爱。
感谢上天,给了人苦难,但是又给了人幸福,感受这个世界,体味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