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插艾草的习俗

duote123 2025-01-0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端午节插艾草的习俗

  端午节插艾草的习俗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客家地区,将艾叶、菖蒲、桃叶等草药捆绑成一束悬挂或插在家中大门是过端午节较普遍的一种习俗。传说,人们把艾草、菖蒲挂在门前,可以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给今后的日子带来平安和好运。艾草,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常生长在潮湿的沟边、溪边,全株可以入药。过去,我市一些农村的妇女和孩子喜欢用艾叶和蚕茧做成虎形,戴在头上,用来驱瘟疫、避邪气。菖蒲,则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叶扁平似剑,上尖下宽。根茎可作香料,亦可供药用。可见,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不过,记者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客家地区还保留这一习俗的家庭为数不多,要在市面上找齐端午节用的几种草药变得有些不易,只能自己去山头拔取或者到民间草药摊购买。

  “端午节前后很少在家中大门挂艾叶、菖蒲。”在采访中,许多年轻人表达了这样的说法。甚至有一部分受访者告诉记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过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这一习俗。家住华达街的李先生是连平人,他们一家人至今仍保留着这项习俗。他告诉记者,除了将艾叶、菖蒲等捆绑悬挂或插在家中大门,他们还会把这些草药煮成水供全家人擦拭身体或洗澡之用,此举寓意着辟邪和祈求健康平安。记者专程采访了几个市民,在采访中多数人表示,在端午节前后家里没有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习惯。但在采访中,仍有一些市民希望能将这种传统习俗继续传承下去。

  据了解,端午节将艾叶、菖蒲、桃叶等草药捆绑成一束悬挂或插在家中大门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据传,唐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黄巢发动农民起义。当时,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两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则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一人带两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已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自己的小孩一直落在后头。走了没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不能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到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相关文章

我渴望拥有自由小学六年级作文

我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自己休息的时间都被那数学枯燥的公式;语文烦恼的课文所“占领”了。我真希望自己有一片自由的天地。正如一句俗话...

写作技巧 2025-01-26 阅读0 评论0

班助自荐书范文

竞选人:XX班 XXX 申请书 尊敬的学院领导老师、辅导员、各位师兄师姐: 您们好,我是09届财税学院税务3班的XXX...

写作技巧 2025-01-26 阅读0 评论0

石缝间的蒲公英600字作文

石缝间的蒲公英 洞察自然万物,千姿百态,各种事物往往蕴涵丰富哲理.但自然往往把深刻哲理寄予简单事物之中. 初春的早晨,刮着...

写作技巧 2025-01-26 阅读0 评论0

最新《凡卡》的续写500字

《凡卡》的续写1 这甜蜜的梦没过多久,老板和老板娘就回来了,他们看见凡卡睡得香甜,而自己的孩子则饿得大哭大闹,嗓子都哭哑了。...

写作技巧 2025-01-26 阅读0 评论0

爱书的温温三年级作文

她就是小温,我的好朋友。留有一个小丸子的发行,白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张小小的嘴,看上去让人感到很安静。 一天留校班,温温很快做...

写作技巧 2025-01-26 阅读0 评论0

初冬物语感想作文

分不清是初冬还是深秋,11月,阳光的姿态乐不思蜀,记忆中的四季轮回没有这么畅快,晒晒太阳也是一种幸福,一种会上瘾的舒适,指尖的...

写作技巧 2025-01-26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