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夕节的习俗

duote123 2024-12-02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中国七夕节的习俗

  广州——迎仙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广西——七夕储水

  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山东——种巧菜作巧花

  山东荣城有两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的食品。

  福建仙游——白糖炒黄豆花生

  在仙游,这天每家每户都会去做炒豆,材料是白糖,黄豆,还有生花生。黄豆要提前一天浸泡,然后第二天在锅里炒半熟拿起来备用,花生也是要在锅里炒热拿起,接着把白糖倒进锅里煮,等糖化了,再把黄豆和花生倒进锅里一起煮。 这习俗非常久了。

  闽南、台湾——拜七娘妈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这天,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长到满15岁时,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 台湾民众认为,小孩在未满16岁之前,都是由天上的仙鸟——鸟母照顾长大的。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因此,七娘妈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

  婴儿出生满周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就会抱着孩子,带上丰盛的祭品,另加鸡冠花与千日红,到寺庙祭拜,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并用古钱或锁牌串上红包绒线,系在颈上,一直戴到16岁,才在七夕节那天拿下锁牌,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 闽南、台湾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

  绍兴——南瓜棚下听悄悄话。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标签:

相关文章

把花种在自己的心里初二作文500字

还记小时候最快乐的事就是和老太太一起了。 又是一个春,老太太最喜欢的季节。“来,让我看看我们家小孙女脸上有没有花。”老太太一...

应用文 2025-01-27 阅读0 评论0

时光几许散文

漫过年华的明艳与热烈,一颗心,变得随性而自然。浅香流年中,守护一份安然的素美,守护一份如梦的馨暖。山明水秀的故事,如一瓣瓣情花...

应用文 2025-01-27 阅读0 评论0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节选)李颀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应用文 2025-01-27 阅读0 评论0

母爱似一缕春风的作文

当我们受到伤害时,母爱如春风般抚慰我们的心灵;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母爱又如春风般鼓励我们克服困难。 比如每一次考试,我有时会考...

应用文 2025-01-27 阅读0 评论0

廉泉让水的成语故事

【成语】廉泉让水 【拼音】lián quán ràng shuǐ 【解释】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出处...

应用文 2025-01-27 阅读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