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开展帮扶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本文将从帮扶服务开展计划的布局、实施和成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借鉴。
一、帮扶服务开展计划的布局
1.明确帮扶对象。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各地要重点关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特殊群体。
2.细化帮扶措施。针对不同帮扶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如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
3.创新帮扶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构建多元化帮扶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帮扶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级责任,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帮扶服务开展计划的实施
1.产业扶贫。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电商等。
2.教育扶贫。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等。
3.健康扶贫。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如: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等。
4.就业扶贫。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如: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等。
5.生态扶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如: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等。
三、帮扶服务开展计划的成效
1.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9年的551万人。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改善。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投入持续增加,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3.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得到有效保障,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4.农村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村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帮扶服务开展计划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创新帮扶模式,加大帮扶力度,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