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两位军师:诸葛亮和司马懿。都知道诸葛孔明年少时博览群书,有管仲乐毅之志向,但因时机未到,战事纷扰,躬耕于南阳,但也因胸怀壮志,时机难辨,难得作为而常常郁闷,苦恼。记得有篇文章里说他未出山时“好为《梁父吟》”,这除了表明志向外,大致也为了缓解心情。后来因刘备亲自拜访(三顾茅庐),为刘的诚意所打动,同时也有机会一展才华,于是有了隆中对和天下三分。但实际上的三分还因为赤壁之战曹操的战败,而不仅仅是吴蜀某一方的努力。至于后来诸葛如何神机妙算,鞠躬尽瘁,就更让士子们感佩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司马懿更加善于克制自己,因其一生谨慎,在政治和军事上没有大败。因为他特殊的权谋能力和不凡的识见,曹操是赏识他又暗地提防他的,但他很懂得克敛和保护自己,在初次为人引荐时,故意在内穿上棉衣,造成天冷却因胆怯冒汗的假象,从而让政治对手低估他,当然这也可能只是后人的诋损和附会。在与诸葛对阵的时候,他是很好的克制住自己,从而没吃上大亏的。很多时候,其实我们知道那些是该做的那些是不该做的,可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不该做的去做,例如你明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可还是为了偷懒去“借鉴”了参考答案。这便是自制力不足的表现。我也是学生,我也有很大的惰性,我也自制力不足,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领悟到了那句“当我们年轻时不懂得的事,当我们懂得时已不再年轻”这句话的真谛,我作为一个学生,向所有同我一样的小伙伴呼吁:也许你也会累,也许你很想休息,但是你此刻的安逸很有可能会给你的未来造成巨大的遗憾。加油吧少年!克制住自己你就是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