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的原文阅读及赏析

duote123 2024-11-05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石灰吟》的原文阅读及赏析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注释]

  吟:吟颂。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译诗、诗意]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标签:

相关文章

我的意外收获高中作文1000字

我抓紧时间判作业,认真地看着学生们的精耕细作,作业一本本地阅过。打开郭甜雨的作业本时,我不仅吃了一惊:一张百元大钞掉了出来。职...

写作技巧 2024-12-11 阅读0 评论0

争吵小学四年级优秀作文

那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我忘记了带美术工具,就向邻桌同学林茜借用彩画笔。当时林茜正在忙着画画,对我的请求也没在意。由于忙着赶时间,...

写作技巧 2024-12-11 阅读3 评论0

相互合作900字作文

星期二:距交稿三天。 合作,合作,老师每次布置都说“合作”,但每个成功的范例都在考场上。这次合作不在“天时地利”,恐难成功。...

写作技巧 2024-12-11 阅读0 评论0

猜谜语以及答案100则

1、人的祖先——谜底:是花生,因为花生仁(人) 2、立着的木桩子(打一字)——谜底:亲 3、长长脖子同树高,身披白纹褐斑点...

写作技巧 2024-12-11 阅读0 评论0

《春夜喜雨》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写作技巧 2024-12-11 阅读0 评论0

中山水城一日游作文

这天终于来到,我和我的朋友亮亮踏上了旅游之旅,一路上总少不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没过多久,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刚一下车,一幅美景就展...

写作技巧 2024-12-11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