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梧州》的阅读理解及赏析

duote123 2024-12-04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经梧州》的阅读理解及赏析

  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

  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①。

  流芳②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注:①槎,木筏。②流芳:诗中指南国的美好景象。

  (1)请简要分析“青林暗换叶”一句中“暗”字的妙处。(3分)

  (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一个“暗”字,把春天来临,青叶就在不知不觉中一次次生出新叶的情景凸现出来。生动地表现出梧州的气候特征。

  (2)一是用乐景写哀情,面对着令人喜悦的美景,触目伤情,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叹息。二是卒章显志,结尾发出了“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的无可奈何的叹息。三是用典,“泣长沙”用的是西汉贾谊的典故,表明白己无奈伤感的情怀。(答出1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赏析:

  宋之问在唐睿宗即位的第二年春天到达桂林,同年秋天起程继续前往流放地钦州(今广西钦州县)。他乘船从漓江、桂林顺流而下,经梧州再溯浔江而上,沿途有感秀丽江山,写出了一些佳绝的旅游诗篇,如《下桂江县黎壁》、《下桂江龙目滩》、《发藤州》等,抒发了对祖国大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怀。《经梧州》便是其中的一首。

  首联“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五岭以南被称作南国,这里指梧州。概括地叙述了梧州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的特征。物华:万物之菁华。《滕王阁序》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圩。”梧州四季如春,万物都免受霜雪之寒,常年孕育着勃勃生机。两句诗的意境广阔,生机盎然。颔联承“物华”,着意点染景色:“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不必等候春天来临,青叶就在不知不觉中一次次生出新叶,红色的花蕊在接连不断的开放,这些都是在四季分明的中原看不到的。“暗换”、“续开”生动地表现出梧州的气候特征。它不同于北国的春枝新绿,夏木荫荫,秋叶飘零,冬雪冰封。颈联“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梧州依山傍水,春天雏鸟新生,鸟鸣口宛啭。秋天江帆悠悠。他一个流放的远役的罪人,眼前这自由自在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禁使他神伤。所以他不禁发出了“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的无可奈何的叹息。流芳这里指的是南荒的美好景色,“泣长沙”用的是西汉贾谊的典故,表明自己在流放中。面对着令人喜悦的美景,触目伤情,结尾如水到渠成,十分自然。

  宋之问在梧州的时间很短暂,但他此前在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任参军一年有余。罗定就在梧州的东南面,那里的自然风光当与梧州近似。他这首南国风情十足的诗篇,语言明白如话,用典自然入化。动词与虚字用得非常精当,加之偶句为流水对,音节流畅优美。宋之问因“媚附二张”,品行颇遭后人非议,历来人们对其被贬多不表同情。但宋之问集中的一些好诗大多是写于遭贬斥流放之际,此类诗的一大特点是语言平实自然,不矫揉造作,皆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一旦远离京城,步出宫廷台阁而跋涉江岭,摆脱了宫廷词臣的身份束缚,从而恢复了其独立的主体人格和自我思维,故其诗作远非昔日应制奉和之作可比。贬官生涯成就了宋之问,使他得以有更多的好诗传世。

标签:

相关文章

常州2019招生计划书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承载着无数家庭和学生的期望。2019年,常州招生计划正式出炉,为广大学子描绘了一幅未来教育的蓝图。本文将...

应用文 2024-12-19 阅读0 评论0

常泰大桥搬迁计划书

常泰大桥,这座连接长江南北的重要桥梁,承载着千年古城泰州的繁荣与希望。随着城市的发展,常泰大桥周边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一...

应用文 2024-12-19 阅读0 评论0

平潭2018招生计划书

近年来,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国家战略新区,承载着探索两岸交流合作新模式、推动福建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使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平潭积极引进...

应用文 2024-12-19 阅读0 评论0

幼儿专业技能提升计划书

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其专业技能的提升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为适应新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需求,我...

应用文 2024-12-19 阅读0 评论0

她是谁五年级优秀作文

她最爱看书了,书可是她的好朋友。她的书柜里塞得满满的,什么《四大名着》啦,《格林童话》啦,《科幻小说》啦……简直是应有尽有!每...

应用文 2024-12-19 阅读0 评论0

孤独的稻草人作文

花开时节,鸟儿来过,稻花香过,农人心急如焚地盯着远山,看一抹黛色滑落,秋水长天处涌来许多鸟雀,唧唧喳喳声落满山坡。这一切,却弄...

应用文 2024-12-19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