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的南北差异作文

duote123 2024-11-21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清明节习俗的南北差异作文

  在中国北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就是折柳枝扎成圆圈或帽子戴在头上,或插柳枝于屋檐和门窗上。据《燕京岁时记》上说:”至清明戴柳者,乃唐玄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水之隅,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北京有句民谚:”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可见此俗流传到民间,戴不戴柳却与死后的下场有关了。

  踏青,即郊外春游活动。由于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过此节亦有先后,福建、四川等地在农历二月二日,陕西等地在农历三月三日。在北京地区却与清明节同时进行。旧时的踏青,以西直门外的高梁桥为最盛。《瓶花斋集》有一段真实地记载:”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清明还有放风筝,荡秋千、吃寒食的习俗。

  没错,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吃清明螺,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潮汕人过清明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食薄饼: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薄饼分皮。馅两部份,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粘糊状,在热壤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纸。馅分咸、甜两种,由蛋、肉、肝类、腊味。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为“糖葱”的为甜馅。食时用薄饼皮卷成圆筒状就食。

  蒸朴籽?。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在闽南侨乡,每逢清明节必定做一些糕、?和米棕,在清明节前后让家人食用,此外,中国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标签:

相关文章

游阿里山优秀作文

七月的一天,天空虽然下着濛濛细雨,但我们兴致勃勃驱车前往嘉义县的阿里山。途中翻山越岭,终于抵达目的地阿里山,开始了,我们的登山...

互动社区 2025-01-27 阅读0 评论0

初二喂出来续写600字

初二喂出来续写1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每天清晨海洋和天空都浓缩成一线蔚蓝色,玻璃般透明的...

互动社区 2025-01-27 阅读1 评论0

关于文章项链莫泊桑续写

篇一:关于文章项链莫泊桑续写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了她两只手,说: “唉!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多...

互动社区 2025-01-27 阅读1 评论0

给阿炳爷爷的一封信的作文

您好! 我是徐欣然,也是无锡人,更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您的崇拜者。 暑假里,我游览锡惠公园,当漫步“天下第二泉”的时候,我耳...

互动社区 2025-01-27 阅读1 评论0

又逢清明节诗歌

我们站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 天空为今天垂泪, 松涛为今天呜咽。 为了祖国和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有多少革命先烈长...

互动社区 2025-01-27 阅读1 评论0

那一节课真精彩小学生作文600字

同学们有的在边看水浒传,边做笔记找资料,有的在座位上来回翻看一张纸,时不时做点修改,有的在前黑板上画画,有的则一脸得意洋洋的看...

互动社区 2025-01-27 阅读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