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里,宰相很多,但在政治与文化造诣上都达到一定高度的,却寥寥可数,张九龄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一位。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唐朝仪凤三年(678年)生于韶关始兴清化石头塘村。张九龄7岁能文,30岁擢进士第二,授校书郎。先天元年(712年)12月,唐玄宗于东宫举文学士,张九龄名列前茅,授左拾遗。开元四年(716年)秋,张九龄辞官归养,开大庾岭新路,沟通南北陆路交通干线。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春,张九龄归故乡扫墓,5月7日于韶关曲江病逝,享年63岁,被追封为荆州大都督,谥文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短短十字,不仅表述出皓月当空、天青海碧、明月下思念牵挂的人的雄浑高远意境,也可见作者的大家文采与非凡气度。张九龄不仅是唐朝大诗人,更是盛唐时期的“一代名相”,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之称。他那才华超群、远见卓识、心系天下安危,为国家尽责,对百姓尽心而笑看生死的风采,以及洒脱豁达、刚直不阿、敢言直谏却淡泊谦让的气度,被称之为“九龄风度”。唐玄宗在“安史之乱”落败逃难路上想起张九龄时,不禁老泪纵横,写下一联追忆并忏悔: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年卜相孰如之。
张九龄是唐代具有远见卓识、品德高尚的政治家。作为客家人,他是全世界客家人的骄傲。广东客家人都很敬佩张九龄,把张九龄作为值得永远纪念的先贤。1989年3月,张九龄诞辰131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韶关召开,时任韶关市市长的高祀仁在大会开幕式上说:“张九龄是唐代开元贤相,他德才兼备、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是一位有远见卓识、锐意革新的政治家;他又是南岭诗宗,不仅在诗歌方面使中原文化进入南粤,而且继陈子昂之后,开拓了盛唐一代诗风。”如今,韶关更是借张九龄弘扬客家文化,以“客家第一人”来推崇、敬仰,让“九龄风度”成为韶关名片,潜心打好九龄文化品牌,促进韶关文化经济繁荣发展。
拓展阅读:张九龄和屈原的橘子是一个忧伤的宿命
楚子说《唐诗三百首》的第一篇发出之后,有粉丝在留言中提到“皎洁”两个字,我回复时顺便讲了一讲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关于双声连绵词和叠韵连绵词的最基本特征。对此感兴趣的,可以点开那篇文章,下拉到留言位置,去了解这个知识。
我希望“古诗学堂”真正能成为大家增加国学修养、诗学修养的掌上课堂。
今天,仍然是讲《唐诗三百首》的第一卷第一篇。因为张九龄的《感遇》这一篇,共收录了两首诗。今天讲其二:江南有丹橘。
张九龄的这组《感遇》共有十二首,《唐诗三百首》中的其二,在张九龄那里实际上是其七。
这首诗说的是: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的柑橘,我很乖,却怎么样也没人爱……
咦,这不是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吗?
对。中国文人的咏物言志,是有传统的,从《诗经》《楚辞》这个源头开始,到盛唐的李杜,再到今天舒婷的《致橡树》,赵传唱的“小小鸟”也算吧。一条绵延了几千年的文脉。
张九龄在其中的位置如何?很重要。
因为齐梁时期,中国的诗坛在南京、镇江一带最活跃,但是他们玩格律、玩辞藻,把形式弄得花里胡哨,不料内容却苍白起来。
隋和初唐把这个风气带回北方的宫廷,形成一个在国内影响力巨大的宫廷诗派,这个诗派到武则天时期,被三个把持朝政的女人武则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推到了登峰造极。
举个例子吧,太平公主在宫廷里呆得腻了,到外面建造了一座大花园,邀请政界、文化界名流去游园,然后一起玩写诗的游戏。这些诗的任何一句都挺美的,山水草木、亭台楼阁,无一不是精彩毕现,但是完整地读下来,却觉得苍白空洞,无聊至极。这些诗,没有一首流传得开的。所谓的“宋齐以后,绮丽则无风骨,雕刻则乏气韵,工造句而不解谋篇,浅薄极矣。”
初唐四杰曾经想扭转这个风气,但是他们是边缘人物,有的还很短命,所以只是昙花一现。
张九龄不同,他是宰相啊!他是被唐玄宗表扬为有九龄风度的人;他的诗,是可以登在宫廷诗刊头版头条位置的;他破格重用了王维、孟浩然这样的新锐青年,提拔过王昌龄、钱起、暴毋潜、李沁、皇甫冉、裴耀卿等诗人。所以,他就成了诗经楚辞、汉魏诗到盛唐诗之间的一座必不可缺的桥梁。
落到他的个人创作上面,这首“江南有丹橘”,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作品。
张九龄们的内容建设,和上官婉儿们(婉儿不算代表人物,只是和大家脸儿熟罢了)的形式追求,构成了格律诗诞生的肥沃的土壤。格律诗这朵世界诗歌史上最绚丽的花,即将绽放。
【今日读诗】
《感遇·其二》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