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绩效计划作为我国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公共绩效计划的内涵、实施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公共绩效计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公共绩效计划的内涵
公共绩效计划是指政府部门在履行公共职能过程中,以绩效为导向,对公共项目、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估和改进。其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绩效导向:以绩效为核心,关注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和效果。
2. 全过程管理:涵盖公共项目、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3. 全方位评估:对公共服务质量、效率、效果、公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4. 改进与创新:通过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二、公共绩效计划的实施意义
1.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通过绩效评估,促使政府部门关注公共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2. 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政府部门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3. 提高政府公信力:通过公开透明的绩效评估,增强政府公信力,树立良好形象。
4.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三、公共绩效计划的实施策略
1. 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
2. 加强绩效监测与预警:对公共服务项目、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完善激励机制:对绩效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 强化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提高公共服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5.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学习借鉴国外公共绩效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
公共绩效计划是我国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公共绩效计划,有助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入推进公共绩效计划,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 公共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 王俊秀,刘晓春. 公共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3] 胡鞍钢,刘守英. 政府绩效评估[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