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帝国读书笔记
看着看着就想写写读书笔记,所以决定挖个坑,先开个头。
三本书其实都是讲美国经济史的,美国到今天这个地位实际主要就围绕着经济来运行,所以讲经济史就等于讲美国历史。这本财富的帝国相对来说更完整一点,基本上把美国到现在经历的大事情都讲到了。写在随笔里是因为我自己的思维比较散,所以觉得写在这里比较合适。
在网上翻了翻这本书的相关评价,看到这一段
事实上,财富的帝国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它所意味着的不是命中注定的运气,不是冷酷无情的自私,不是你死我活的厮杀,而是千百万人共同书写的历史。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这些普通人用自己的梦想、智慧和勇气,开拓着更为自由、宽广、坚定的人生;这些不断追求着个人利益的普通人,也用自律、耐心、宽容与责任,合众为一,共同锻造出值得自豪的民族和帝国的血脉———可信任的制度与规范,历尽风雨飘摇,始终坚不可摧。
看到这段介绍,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国人介绍美国的时候,因为他现在独步天下的地位,所以词语间充满艳羡,即使他曾经是那么血淋淋,在这些人的眼里始终是温情的,而中国的历史即使是温情的,恐怕很多读书介绍依然会写的血淋淋。国外的月亮始终是圆的。
而我看完这本书,从07年第一次看完,到现在读第二遍,依然是一个感想。
那就是,对于美国发展史,公平正义不重要,经济危机不重要,贪污腐败不重要,投机倒把不重要,甚至民主自由专制独裁都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什么?两个字:发展。四个字:发展+创新。
帝国的建立,是建立在永远不间断的前进前进再前进,发展发展再发展。
美国的历史就是一段经济不断的发展史,其他的东西全部都被甩在身后。不管是建国初,内战期间,一战还是二战。美国的成长就是一部经济发展史,不断贪婪的追求财富的向上精神,而世界第一,全球霸主,这些东西,都是在发展过程中加上适当的时期无意间获取的。
至于公平正义,贪污腐败,法制混乱,经济不平衡,或者民主自由,三权分立,都不是重要的。这些东西的被创造,被规范,被平衡,都是因为美国的前进,在阻碍作用还没有显现的时候,美国并没有去主动解决他们。在促进作用还有显现的时候,美国也不会主动去找他们。
创新是美国的另一个动力,实际上创新还是为了发展,所以我把他放在了发展的后面。
这里的创新不是仅仅指科技创新,因为20世纪之前的美国,并不是世界的科技中心,他的很多技术是来源于山寨欧洲大陆或者英伦小岛。
他的创新在于对于财富无止尽的追求中,对于新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很多技术源于欧洲,但是真正用到工业化大生产中都是凭借美国人对于新技术的创新使用。
这个创新除了技术方面,还有经济组织方面,商业推广方面。
因为创新后面跟随着的是高额利润。
先挖个坑,明天开始慢慢写,应该不会用太多篇幅。
财富的帝国读书笔记
这是一部有点乏味的书,尽管它是作者著名的美国经济三步曲之一,尽管作者秒笔生花,娓娓道来,将枯燥的史实和数字变成了生动的故事.或许是因为美国成功的故事已经是人尽皆知,自由竟争,最少的政府干预,私有制,这几个偏方已经被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当作美国资本主义的招牌到处贩卖,所以这一切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新鲜感.书中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没有一针见血的批判观点,也只能让我们来补充一点关于美国经济史的知识了.
第一点是关于金融危机.眼下我们正经历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多人将这场危机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相提并论,在很多人心目中,那场危机正是以华尔街股市大崩盘作为导火索而引发的,而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正式以美国的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作为标志的?那么目前的这场危机是否也会印发一轮如29-33年那样的全球性大萧条呢?29年华尔街的崩盘消灭了无数按金交易的中小投资者,证券公司,巨额财富灰飞湮灭,银行留下一堆烂帐,信用紧缩随之而来,但是书中认为压折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美国29年美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实施的高额关税法.上千家经济学家的抗议无济于事,不过是给这种极端的经济上的愚昧行为做了一个鲜明的注脚.别的国家也纷纷采取同样的措施,高筑关税壁垒.1929年,全球贸易额为360亿美圆,而1932年降为120亿美圆.1929年美国的出口是52亿美圆,32年居然降到了11亿美圆.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话,比1896年还低,经济一下子倒退30年.随之而来得就是大范围的失业,街道上到处是失去工作的人.大萧条的噩梦就这样开始的.....
所以,我们大可以判断,本次世界经济如果不出现世界贸易的大幅萎缩,那么就不会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