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传播者毛亨、毛苌的故事

duote123 2024-11-10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诗经》的传播者毛亨、毛苌的故事

  东汉时期班固纂修《汉书儒林传》记载:“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王博士。”

  北宋乐史纂修《太平寰宇记》记载:“苌,饶阳人也。今有住宅。”

  清乾隆14年(1749)单作哲纂修《饶阳县志》记载:“毛苌宅,在今师钦村。村南有台,名诗经台,相传是当年毛苌讲经之台。”并载“(苌)墓在今饶阳县南师钦村。”

  晚清吴汝论所纂修《深州风土记》记载:“毛苌宅在今饶阳师钦村。”

  现今饶阳师钦村候氏家谱世代相传,毛苌为侯家女婿。

  以上史料,均有对毛苌记载。

  也有一种说法,毛苌,是西汉赵(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人。

  毛苌籍贯,《汉书》只记毛公,没有记其名字家乡。后到三国吴陆机著《草木鸟兽虫鱼疏》乃说有大小二毛公,大毛公鲁人毛亨,小毛公赵人毛苌。但也没有说他们是哪里人。

  一般只说,毛亨是鲁国人,师传毛苌。

  这样就出现了毛苌的三种说法。一说河间人,一说饶阳人,一说赵(今邯郸鸡泽县)人。

  那么,毛苌哪里人士?为何出现了三种说法?这不得不要从历史的沿革说起。

  据《饶阳地理历史沿革》记载,战国时期属赵国,河间属燕地,故毛苌为赵国人。在西汉时,饶阳先后属赵国、河间国、河间郡、涿郡。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新置清河和河间两郡,高阳、武垣、饶阳等县划归燕国的涿郡。饶阳在涿郡南端,崇尚儒学为地方之首。毛苌传播诗经在当时的影响一波及很远。

  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政治清明,崇尚儒学,为毛苌传诗创造了客观的良好条件。

  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封弟弟刘德为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招揽四方学者,尽求天下“善”书。

  当时,河间国驻乐城(今献县),距饶阳师钦村诗经台不到百十里。自然毛苌传经在当地的影响已波及很远。刘德礼聘再三,把年老毛苌请去讲学,封为“河间献王博士”,并在乐城东面修建日华宫和招贤馆,名毛苌在此讲读诗经,传授弟子。

  那么为什么也说是赵人呢?

  赵是指战国时的赵国,在地理上是个很大的范围。河间是西汉时的一个郡(国),是赵统辖的一个区域小范围,而饶阳县是划为河间国,饶阳县诗钦村自然更是属于河间国管辖。

  关于毛苌哪里人士?通过三者和有关历史资料就可以这样定义:毛苌,原赵国,西汉河间郡,饶阳师钦村人。毛苌受毛亨嘱托,历经艰险,传诗游学各地,曾在饶阳师钦村建诗经台传诗开坛。

  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大师倍受尊重,毛苌曾居住生活的饶阳县“诗经村”,改名为“师钦村”。也是纪念毛苌为人之师传道解惑授业,世世代代受人钦佩。现村名延续至今。

  据饶阳有关史书记载,师钦村南的诗经台,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50亩见方,正中坐落着一个高1.2丈、宽15丈、长30丈周围用2尺的大青砖砌成的高台子。饶阳民众曾多次集资修缮。毁于上世纪日军战火。现存诗经台遗址,只剩下一方隆起土疙瘩。据说不远处有一口神井,留下了世代的美好传说。

标签:

相关文章

喷香米饭自己做写事作文

我告诉妈妈我要给家人煮饭,妈妈同意了。我回想起妈妈煮饭的过程。我拿来电饭锅,找到装米的小桶,可要装多少米呢?我用量杯装了好几大...

互动社区 2025-01-28 阅读0 评论0

休渔期的启示作文

随着轻轻的风,带着沁人心脾的惬意,踏足在故乡的海边,寻找着冰心的“世外桃源”。咦?是什么?轻轻凉凉的触动着我的皮肤。原来是下雨...

互动社区 2025-01-28 阅读1 评论0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范文700字

这个给我的感想就是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既往的经验和观念上面,育儿方面更是如此,若是父母故步自封、不思进取...

互动社区 2025-01-28 阅读0 评论0

研究生学风建设月活动通知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精神,在全体研究生中倡导诚信严谨、开拓创新的学风,营造追求真...

互动社区 2025-01-28 阅读1 评论0

形容九月的优美好句

2、收割和播种将九月瓜分,秋分锋利的刀刃轻轻一挥,秋天的庄稼纷纷倒下。农人把种子和汗水储蓄到秋分的账户上,等待着向来年的滚滚麦...

互动社区 2025-01-28 阅读1 评论0

有趣的劳动实践活动记事作文400字

我们来到操场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舒展一下四肢,马上就开干了。同学们有的一只手抓住草头,一只手拿着镰刀把草割下来;有的则用双手...

互动社区 2025-01-28 阅读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