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duote123 2024-11-02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四年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第一篇】

  我遵循农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原则。在导入理解课题后逐步采取读正确、读出正确的节奏,再读出诗歌的韵味。在导入环节,我曾经找了很多个支点,有学生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赠汪伦》、李白的《赠孟浩然》,还有就是这首崔颢的《黄鹤楼》。《赠汪伦》学生太熟,《赠孟浩然》不适合放在这里,所以就选择了这首《黄鹤楼》导入,因为黄鹤楼正式因为崔颢的这首诗而闻名的。据说李白到了黄鹤楼这个地方刚想在上面题诗,却发现上面已经有崔颢写的《黄鹤楼》,李白看后不敢下笔。世人惊叹这世上还有李白不敢下笔的地方。文献同时还记载,李白当时没有写诗就离开了黄鹤楼,后来作了《登金陵凤凰台》势与崔颢的《黄鹤楼》一较高下。

  导入之后由于诗题较长,所以除了读正确之外还要读出节奏。而对于诗文,先做到正确、再读出节奏,而重点是要读出韵味。如何进入到诗的情境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再读出诗中情。我想这也是这节课做得最不够的地方。学生都知道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依依惜别”“恋恋不舍”学生能够说出我们老师要的和考试要的标准答案,可是这种情却进入不了学生的内心。也就是说学生不是有感而发的。在试教的过程中,我曾经把学生当做“零”起点去教,结果发现没有一点突破。

  有人说:诗歌是无声的音乐。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享受古诗的韵律美,画面美以及整体美,以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我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要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要使学生披文以入情,教师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披文入境,进而入情。在 “悟诗情”教学环节时抓住两个主要意境点“烟花三月”和“故人西辞”,学生的情感体验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流淌的是诗意的语言,涌动的是真实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维的火花。但是这里比较遗憾的是我的操作太快,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品味的时间。

  本节课我还重在积累。拓展学习送别诗,默写或抄写本节课要学习的这首古诗。这样的教学,不仅增加诵读积累的数量,也是一种初步的对比学习,激发并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我在反思的时候我突然间想起了白居易的送别诗《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最后的“别时茫茫江浸月”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孤帆远去,诗人李白只见长江的水在天边流淌着,而同样的,是分别时刻,诗人白居易望着茫茫江面上的一轮明月,悲从中来。后来我在课堂上补充讲《琵琶行》时,效果很好,孩子们特别入情入境。我觉得在执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是不是可以与这首《琵琶行》联系,相互映衬呢?

  当时决定上这首诗的时候,很多同事问我为什么要教诗,诗并不好教。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我不会教诗歌,所以想把握这个机会来好好地学习。

  【第二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阔大深远的意境。这是唐代时期非常盛行的送别诗中的佳作,读来很有韵味。

  上这首诗前,我的本意既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希望学生能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画面。于是,在教学设置上,我先让学生读,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读,同时在我手势的引导下反复读,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被激发。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进而理解诗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发生的背景、体会烟花三月的美景、感受诗人李白的依依不舍并进行感情朗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的高。

  有人说:诗歌是无声的音乐。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享受古诗的韵律美,画面美以及整体美,以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要使学生披文以入情,教师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披文入境,进而入情。在“悟诗情”教学环节时我让学生先朗读古诗再观察图画最后音乐渲染,通过移情,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你会对即将离开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学生的情感体验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流淌的是诗意的语言,涌动的是真实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维的火花。在感悟诗中的情感后,我让学生配上《高山流水》的古筝音乐诵读一番,有几个孩子还情不自禁的跟着摇头晃脑起来。课堂最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这份依依不舍和着音乐唱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孩子们的心境达到了沸点。

  教学中,我注重拓展课堂的容量,通过对古诗相关资料的渗透让简单的古诗变得更加的充实。如:介绍黄鹤楼、黄鹤楼和广陵的位置、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以及李白写给孟浩然的那首《赠孟浩然》。

  短短的四十分钟,相信孩子们有所收获了,知道用平长仄短的规律吟诵古诗,知道学习古诗的方法。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课堂设计还是遵循以前的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只是加了后面的吟唱。另外教学中还是缺乏一定的教育机智,自己的情绪容易受学生的影响。今后自己还得多加钻研业务,博取众人之长,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相关文章

陪伴初中作文700字

正午。爽朗灼热的骄阳是如此的让人讨厌,总是使人心神焦躁不安。或许我需要一些清新而爽朗的东西来驱散这浮躁的思绪。对的,我想到了书...

互动社区 2025-01-27 阅读0 评论0

假如有这样一本书作文

书啊!尽管我对你是如此地迷恋,但我更希望你能进更多人的心中,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于是,我常想:假如能有一种种神奇的书,书本上不但...

互动社区 2025-01-27 阅读0 评论0

写家风的优秀作文

在我的家里,爸爸妈妈都很爱我,他们从来不吵架,互敬互爱,在学习方面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有一次,我考试考得很不理想,我垂头丧气...

互动社区 2025-01-27 阅读0 评论0

关于写玫瑰花作文

描写玫瑰花的范文篇一: 玫瑰花虽然没有“花王”之称,然而,它却以纯结、美丽和顽强的生命力让人为之陶醉。 我表姐的小花园里种...

互动社区 2025-01-27 阅读0 评论0

与奋斗同行小学生作文

与奋斗同行小学生作文1 曾模糊地记得某一位作家这样说过,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奋斗的过程。这句话,正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是奋斗的...

互动社区 2025-01-27 阅读0 评论0

醒悟人生作文

醒悟人生作文1 踏着脚下的这条路,我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走的会是这条路——充满了艰辛,与痛苦的这条路。 也许你也曾失意,对生...

互动社区 2025-01-27 阅读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