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文学样式解析

duote123 2024-10-2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春联的文学样式解析

  ②春联在形式上有诸多限制。首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上下联词性要相对。如刚才例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联词性相对,“新春”对“佳岁”,“富贵”对“平安”,“年年好”对“步步高”。此外,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现在的一声二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仄声。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下联末的“寿”和“门”就分别是仄声和平声。

  ③春联的内容也有许多讲究。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可见,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春联的内容,不仅【甲】应符合作者自身的特点,更【乙】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如“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这样的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表达了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又如“一夜连双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这样的春联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

  ④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这种数千年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民族风俗必将在新的世纪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

  小题1:第③段中画线的【甲】【乙】两句调换位置后表达重点与原意不符,请结合上下文说出不能调换的三条具体理由。(3分)

  小题2: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选择一个恰当的下联,并从对联的形式上说出两个选择此联而不选择彼联的原因。(4分)

  上联:祖国山河好

  下联:A.人民岁月新 B.五洲同欢庆

  (1)下联:_______________

  (2)原因:

  参考答案:

  小题1:示例:

  理由一:【甲】句与上文“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直接相关(1分);

  理由二:【乙】句与下文的“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直接相关(1分);

  理由三:【甲】【乙】两句构成递进关系,强调的是【乙】。(1分)

  评分标准:共3分。共3条理由,每条理由1分。

  小题1:示例:选A(1分)

  原因一:“祖国山河好”和“人民岁月新”上下联词性相对,“祖国”对“人民”,“山河好”对“岁月新”。而“五洲同欢庆”则与上联词性不相对。(2分,前后各1分)原因二:“人民岁月新”的最后一个字“新”是平声,符合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的要求,而“五洲同欢庆”的最后一个字“庆”则为仄声,不符合这一要求。(2分,前后各1分)。评分标准:共5分。选A ,1分。每条理由各2分。

  小题1:(1)能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作答,说明【甲】与上文相衔接,【乙】和下文相衔接;(2)作为递进句式,强调的是后者,这里强调的是【乙】。

  小题1:这是语用类考查对联常识的问题,学生应了解对联常识,明确对联特点要求,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等要素。能根据对联特点完成对对联练习。A更符合要求。

相关文章

大学学生会圣诞节活动策划书

圣诞节是基督徒纪念耶稣的诞生的节曰,是一个西方的节曰,但是近年来,他却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并且渐渐被赋予了...

应用文 2025-01-28 阅读0 评论0

何为朋友参考作文

耳鬓厮磨亲密无间的昵友,不卑不亢直言是非的是诤友,酒肉相交见利忘义的是贼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是义友。“海内存知己,天涯如比邻...

应用文 2025-01-28 阅读1 评论0

最新死亡赔偿协议书范本

最新死亡赔偿协议书范本1 甲方:————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职务:———— 乙方:———— ————之父...

应用文 2025-01-28 阅读0 评论0

我有个小师傅作文700字

要说我的师傅那可厉害着呢?举手投足间毁天灭地!高手中的高高手!我不是说假话,因为我师傅家里不是很有钱但她每次考试都是满分在班里...

应用文 2025-01-28 阅读0 评论0

《背影》课文理解练习答案及教学建议

这道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本文精巧的构思,并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背影,可以看做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

应用文 2025-01-28 阅读0 评论0

描写知识的比喻句

知识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 知识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知...

应用文 2025-01-28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