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创作背景

duote123 2025-01-21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创作背景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声声慢·寻寻觅觅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章

守住寂寞作文800字

人们总在随波逐流中沉湎于所谓的“追求”。而我是任性的,我不喜欢那种“追求”,所以我选择了寂寞。直至今天我才明白,我的追求就是寂...

成语谚语 2025-01-21 阅读0 评论0

企业工人演讲稿范文

开始时,总是做的很慢,不能很好的进入工作状态,怕这做不好,怕那做不对的,越是为了做好,心里就越怕做不好,耗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

成语谚语 2025-01-21 阅读0 评论0

读《人生十字架》有感作文

因为小时候累一点是为了成长,现在学习累一点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是为了将来的奋斗目标铺路。你看那些人都身背着沉重的十字架,缓慢...

成语谚语 2025-01-21 阅读0 评论0

中学生歇后语汇总

空棺材埋葬——目(木 中无人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打破沙锅——问到底 和尚打伞——无法(发 无天 下雨天出太阳——...

成语谚语 2025-01-21 阅读0 评论0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创作背景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

成语谚语 2025-01-21 阅读 评论0

童话故事石板上的小坑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

成语谚语 2025-01-21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