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在育雏环节,鸡的生产性能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育雏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为了提高鸡的育雏成活率和生产性能,我国许多养殖场纷纷制定了科学的育雏计划。本文将基于某鸡育雏计划书,对育雏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度解读,以期为我国鸡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育雏环境
1. 温度
育雏温度是影响鸡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根据鸡的生长阶段,温度应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1)出雏至7日龄:32-34℃;
(2)8-14日龄:30-32℃;
(3)15-21日龄:28-30℃;
(4)22-28日龄:26-28℃;
(5)29日龄后:根据鸡的生长需求调整温度。
2. 湿度
育雏湿度对鸡的生长发育同样至关重要。一般而言,育雏湿度应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1)出雏至7日龄:65%-70%;
(2)8-14日龄:60%-65%;
(3)15-21日龄:55%-60%;
(4)22-28日龄:50%-55%;
(5)29日龄后:根据鸡的生长需求调整湿度。
3. 光照
光照对鸡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育雏阶段,光照时间应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1)1-7日龄:24小时;
(2)8-14日龄:22小时;
(3)15-21日龄:20小时;
(4)22-28日龄:18小时;
(5)29日龄后:根据鸡的生长需求调整光照时间。
二、饲养管理
1. 料槽高度
料槽高度应根据鸡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出雏后,料槽高度为5-7cm;7日龄后,逐渐调整为10-15cm。
2. 饮水管理
育雏初期,鸡的饮水需求较低,可使用直径2-3cm的饮水器。随着鸡的生长,可逐渐更换为直径4-5cm的饮水器。
3. 疫苗接种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育雏鸡需接种禽流感、新城疫等疫苗。疫苗接种时间及剂量应符合疫苗说明书要求。
科学育雏是提高鸡业生产性能的关键。本文基于某鸡育雏计划书,对育雏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度解读。通过严格控制育雏环境、饲养管理以及疫苗接种,有助于提高鸡的育雏成活率和生产性能,为我国鸡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引用权威资料:
《中国畜牧兽医报》(2018年第10期)——《科学育雏,助力鸡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