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就是解决饮食问题,野生蝎子生长在乱石堆里,它们是靠吃什么生存的呢?我试着捉来蜘蛛、蜻蜒、飞蛾等给它吃,果然蝎子们你争我抢吃得可欢了。饮呢?田野里没有固定的水源,只能靠大自然降雨. 川‘么,我也用小型喷雾器给它来一次“人工降雨”吧!十几天过去了,这些野生蝎子居然在我家落了户。通过观察我发现,蝎子的活动很有规律,气温高的季节,日落后开始活动,随着气温的降低,活动时间往后推迟。 养蝎最关键的是产期,听长辈人说:“蝎子分母”就是母蝎产仔时将脊背裂开,幼蝎从裂缝中爬出,母蝎当即死去。初秋时节,母蝎的产期到了,我把它们喂得饱饱地送进了事先预备好的“产房”(即罐头瓶)当天的半夜里我起来观察,发现一只母蝎已产仔蝎20只左右,刚出生的幼蝎样子像一粒大米,白色,附肢内屈,后腹向前腹的腹面内卷,幼蝎落地约五分钟后,即开始活动,最后沿着母蝎的脚须或步足爬到母蝎的背上,这大概就是民间“蝎子分母”的说法依据。
幼蝎在母背上排列的方式是固定的,即头向外,后腹向内,并且相勾连(这是为蜕皮做准备)最后剩下几个没有发育成熟的卵或发育不完全的幼蝎即被母蝎吃掉了。整个过程大约两个小时,到第六天开始在母蝎背上蜕一次皮后,再过四、五天身子硬梆了,即离开母背独立生活,在这期间母蝎不吃不喝,也不活动,这一发现真使我欣喜若狂,它更增添了我饲养蝎子的兴趣.后来,我又逐步在原基础上实行了改革。我用海绵代替喷雾器。起初,大块海绵浸透水后向外滴水,易干。后来我试着把海绵剪成小块,这样供水的时间延长。以前捉虫喂蝎太费工,现在改用鸟肉、瘦猪肉、自繁黄粉虫喂养,三天或一个星期喂一次。经过我的精心喂养,已由今春的几十只发展到几百只。通过这次尝试,我取得了一些野生蝎子的饲养经验,但还有许多秘密有待于我去探索,我决心继续摸索,走出一条养蝎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