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中国外交理念之演变阅读题答案

duote123 2025-01-12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30年来中国外交理念之演变阅读题答案

  中国外交理念变化的第一特征,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中国率先于1953年酿成,随后于1954年与印度和缅甸共同提出和平五项原则。这些原则反映了二战结束之后广大新独立国家维护主权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共同愿望。在过去30年里,中国领导人在传承与弘扬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力图开拓创新。

  其一,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内和谐发展,对外和平合作”,这是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政策化,其中包含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传统主张。随后的发展是:“睦邻”派生出“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友好”派生出各种说法的“伙伴关系”如“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互利派生出“双赢、共赢”;“合作”被提升到与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并列的高度。中国外交中还注入了富有感染力的文化传统因素如“和为贵”、“和而不同”、“以人为本”。这都反映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其二,从不同角度确立对象国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叫作周边国家关系是首要,大国关系是关键,发展中国家关系是基础。中国从原先重视发展双边关系,到后来越来越积极参与多边活动。

  其三,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的意思,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与国际环境,在安全、稳定的条件下加速社会建设……中国之所以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是由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时代发展潮流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对立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冷战后也抛出了不少新提法、新花样。这些“理论”虽曾风靡一时,但多半是要么夭折,要么用冠冕堂皇的外衣加以包装。

  中国外交理念变化的第二特征,是在务实基础上让外界消除误解。

  其一,关于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的关系。和平发展是主观既定方针,和平崛起则是客观表现形态,两者本质相同。

  其二,关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评估。对于中国影响力的评估,既不应过誉,也不必忌讳。

  其三,关于“中国威胁论”与“中国机遇论”的较量。如今“中国机遇论”在国际上越来越占上风,但“中国威胁论”仍有市场。中国有句名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之,众必非之。”这也可用来解释“中国威胁论”的诱因之一。

  其四,关于建立和谐世界的理解。“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内涵界定,如果将其随意解释夸大为“大同世界”,愿望再好,也只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5.下列对“继承传统,与时俱进”这一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承传统,与时俱进“指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提出新举张、新倡议。

  B.中国率先于1953年酿成、随后于1954年与印度和缅甸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十年来在传承与弘扬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力图开拓创新。

  C.传统的“睦邻”派生出“双赢、共赢”;“合作”派生出“和平与发展”、“和为贵”等。

  D.一些富有感染力的文化传统因素渗透到中国外交中,这些反映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7.根据原文,下列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之所以选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在务实的基础上让外界消除误解。

  B.30年来中国在外交领域非常活跃,通过不断提出新主张、新倡议,来达到优化环境、扩大影响、树立形象和趋利避害的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属于“这些新主张、新倡议”,这是中国传统的外交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二战结束之后广大新独立国家维护主权和建立国家新秩序的共同愿望,中国正是抓住这一契机来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的。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对立物,在冷战后出现了不少新提法、新花样,但这些新提法、新花样没有任何市场。

  8.下列不属于“30年来中国外交理念之演变”的一项是

  A.“对内和谐发展,对外和平合作”,这是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政策化,其中包含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传统主张,随后把这一传统主张加以发展。

  B.中国从原先重视发展双边关系,到后来越来越积极参与多变活动。

  C.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中国外交理念体系的基石。

  D.中国外交理念变化的特征表现,一是继承传统,与时俱进,二是在务实基础上让外界消除误解。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整整30年,与国内政策相适应,外交理念也在发展变化。

  B.“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内涵界定,如果将其随意解释夸大为“不同世界”,愿望是好的,效果将适得其反。

  C.加速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与国际环境,所以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D.“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可以说是产生“中国威胁论”的根本原因。

  试题答案:

  6.C   (“合作”的发展表述错)

  7.B(A“消除误解”是外交理念变化的特征;C“中国正是抓住这一契机来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的“属无中生有;D太绝对,原文为“曾风靡已是,但多办是要么天折,要么用冠冕堂皇的外衣加以包装”。)

  8. C(没有演变的内容)

  9.D(原文为“这也可用来解释“中国威胁论”的诱因之一”。可见并非根本原因。)

相关文章

《说一说好声音》的阅读答案

② “好声音”里的“声音”是狭义的,单指歌唱之人声。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之前 ,“声”和“音”两个字是分开使用的。 ③构成声...

词汇库 2025-02-09 阅读0 评论0

《一无所有》歌词

作词:崔健 作曲:崔健 编曲:郑楠 我曾经问个不休 你何时跟我走 可你却总是笑我 一无所有 我要给你我的追求 还有我...

词汇库 2025-02-09 阅读0 评论0

迷人之夏六年级作文

夏姑娘来到了乡下。菜园里的番茄像一个个冲我们笑的大胖娃娃;黄瓜像一个个小妹妹穿着碧绿的晚礼服,头上还带着一朵小黄花;豇豆像一位...

词汇库 2025-02-09 阅读0 评论0

一幅无法完成的素描作文700字

——题记 您是否知道,我一直很想为您画一幅素描,想用我的笔勾勒出陪我走过童年的您,用我的线条诠释您那无法言语的爱,用纸把我对...

词汇库 2025-02-09 阅读0 评论0

笑对挫折九年级作文

篇一:笑对挫折 辅导班里做了一张关于优美语句的练习,我考得很不好,才89分,沮丧极了。 回到家,我拿起那本已看了一半的美本...

词汇库 2025-02-09 阅读0 评论0

有关语文的作文范文2000字

当听着或读着语言的时候,我们会从中获得知识、体验感情、接受思想。好像语言是产生知识、情感和思想的。这实在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在人...

词汇库 2025-02-09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