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赠汪伦》感受友情

duote123 2025-01-1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读李白《赠汪伦》感受友情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标签:

相关文章

初中作文坚持就是成功

有一句古诗叫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让我时刻都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在奶奶家看书。当看完《...

写作技巧 2025-02-06 阅读1 评论0

2025智能制造业学院排名

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纷纷设...

写作技巧 2025-02-06 阅读1 评论0

2025服装与工程专业排名

服装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服装与工程专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国服装产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

写作技巧 2025-02-06 阅读1 评论0

万人坑初二作文

然而,在这严肃的气氛中发生了几件令我非常震惊的事。 我不相信更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但的的确确发生了。这使我流泪。我终于体会到鲁...

写作技巧 2025-02-06 阅读1 评论0

五色无主的成语故事

【成语】:五色无主 【拼音】:wǔ sè wú zhǔ 【解释】: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写作技巧 2025-02-06 阅读2 评论0

2025武大保险专业全国排名

保险专业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武汉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其保险专业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在最新的20...

写作技巧 2025-02-06 阅读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