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雷锋手抄报1
二年级雷锋手抄报2
二年级雷锋手抄报3
二年级雷锋手抄报4
二年级雷锋手抄报资料1
2月20号下大暴雨,中午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一年极一班的小红同学站在学校的门口,我连忙跑过去问:“小红同学你为什么哭呀?”一身湿淋淋的小红对我说:“我没带伞,妈妈又没来接我。”“小红别哭,别哭,我陪你一起等妈妈。”
过了许久,不见小红妈妈来。路上所以的同学都回了家,我说:“你家住在哪里,我带你回家。”送回了家,小红的妈妈说:“你真是助人为乐的学生。我说:“
不用谢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家。对家人说了情况,全家人都表扬了我。我以后还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争做合格的“三好学生”。
5学雷锋看法
雷锋这个名字似乎全人民都知道,知道他的事迹,他的品德,知道他的生活,知道他所做的每一件好事。
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四月四日的一天大家都会学习雷锋帮助别人,那种帮助特假,为的只是一时的赞扬,不管别人是不是需要他的帮助,只会一意孤行。到像不是他在帮助别人,而是别人帮助他达到他心中的虚荣心。
等过了这一日或一时他们都原形毕露,不再无缘无故的帮助别人或做好事。有个别的几个似乎和原来一样,一样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我们学习雷锋,就应该学那种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不贪一时的虚荣,这样就是雷锋。
二年级雷锋手抄报资料2
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用他那平凡而可敬的事迹感染、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血青年。雷锋,这两个不单是表示名字的字眼,已成为了一种崇高精神和品质的代名词。
如今,时代在变,曾经,我们仰慕的雷锋竟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傻子,救人者被诬陷成肇事者,扶老人过马路被说成是诱拐,为求自保学习雷锋精神的人自然也就少了。在我们身边“雷锋”越来越少,可世界上的雷锋却原来越多。有一个日本企业家说:“雷锋仅20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多少年前,我们将饮茶之风推广到了日本,日本将“茶”发扬光大,而我们国家懂得品茶的人越来越少,换个角度思考,是日本将“茶”这门文化替我们保存了下来,而今,难道连这种崇高的雷锋精神也要别的国家替我们保存吗?
在这个学习雷锋的日子里,我们——新时代的接班人,应该将雷锋精神永远的保存下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证明雷锋不是三月里来,四月里走,学习雷锋的人也并不是所谓的傻子!
雷锋精神体现在很多方面。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有雷锋精神,雷锋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这句话诠释了他对于工作的热爱。学习亦是如此,我们首先要爱学习,才能有充分的动力去学习,才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从而找到学习的一些方法,更好的学习。工作更需要这种精神,将来,我们踏上社会,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工作,但是,无论对待怎样的工作,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至少在那个工作领域中,你就是那一行的状元,只有这样的工作态度,才能让自己快乐的工作。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有雷锋精神。说到雷锋精神,人们可能更多的是想起他助人为乐的事。的确,学习雷锋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动身边的人,为他人付出,不求回报,只有这样,才能让世界成为爱的世界。
在集体中的每个人也需要雷锋精神。雷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所以,一个集体只有团结才能发展,如果每个人都只是做自己的任务,而不关心集体的话,那又何谈团结,何谈发展呢?
在这个学习雷锋的日子里,学习雷锋,学习他的助人为乐,学习他的团结集体,学习雷锋精神!
二年级雷锋手抄报资料3
三月来了,雷锋回来了,一本新的雷锋传记《雷锋1940—1962》也出版了。据报道称,这本书以300多张首次公开的雷锋照片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雷锋形象:助人为乐又追求时尚,爱岗敬业也热爱青春。
真实生活当中的雷锋,原来不仅仅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榜样,还是一个时尚青年;他英俊潇洒,很爱美,他有手表、皮夹克、料子裤和皮鞋,还是一个很爱照相的人;他也有过缺点和过失,有时候还喜欢向别人炫耀一下他的军功章;不仅如此,他也和我们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有过朦胧的爱情和青春,甚至还写过爱情诗……
雷锋产生在一个政治需要的年代,“高、大、全”是那个年代里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必备要素。文革,人们把雷锋的手表、皮鞋和料子裤都锁进了箱子,也不敢拿出来;同时也把那些青涩的恋情从他的人生当中抹掉,只为给人们一个无欲无求的道德象征。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雷锋尘封了,一个普通的时代青年变成了一个符号。成了符号的雷锋,从此,他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
这就是异化。用卢卡奇的话来说,就是指把自己道德品质或能力变成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东西。作为符号的雷锋,当他以千篇一律的面孔出现在教材上、出现在大会小会上时,真正起支配作用的,已经不是雷锋本身,而是“好人好事”。诚如有评论者言,让一个普通人成为神话,让一个普通的生命变成符号,不论对雷锋这样的人,还是对芸芸众生,都是一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雷锋是一个榜样,但是,榜样作为一个精神价值的载体,也是理想人性模式的个性张扬。没有了个性的榜样,就像一具没有血肉的躯体。人们选择、学习什么样的榜样,一般都是从自己的需要和现实情境出发的。任长霞之于公安干警的激励力量自然强,但其对于大学生的激励肯定比不上比尔盖茨。同样,作为一个神的雷锋,人们只能把它挂在墙壁上,需要的时候才会去“抱一下佛脚”,这样,雷锋三月来了,四月怎么可能不走?只有作为一个人的雷锋,人们才会口口相传、事事遵行。
把雷锋还给雷锋,也是在还原一个人的本来面目;雷锋不是那个几十年来被人们装进篮子又颠倒出来的土豆,他只是他自己,他有他自己的青春和激情。今天我们重读雷锋日记,就会发现,除了那个年代时尚的政治口号以外,他记载下来的,还有一个年轻人在青春期自我人格塑造的努力,一种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最初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