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作为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在我国,举重运动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举重人才,许多学校成立了举重校队。本文将针对举重在校训练计划进行详细解析,以期为广大举重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举重训练计划概述
举重训练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基础训练阶段:此阶段主要进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训练。
2. 技术训练阶段:在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举重技术,包括抓举、挺举和总成绩等。
3. 比赛训练阶段:在技术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比赛,提高比赛经验和心理素质。
二、基础训练阶段
1.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举重训练的基础,主要采用杠铃、哑铃等器械进行。训练方法包括深蹲、卧推、硬拉等。
2. 速度训练:速度训练有助于提高举重成绩,主要采用短跑、爆发力训练等方法。
3. 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持久力,主要采用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4.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主要采用拉伸、瑜伽等方法。
5. 协调性训练:协调性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动作协调性,主要采用各种动作组合、平衡训练等。
三、技术训练阶段
1. 抓举技术训练:抓举技术训练主要包括抓握、下蹲、推举等技术环节。
2. 挺举技术训练:挺举技术训练主要包括挺举、下蹲、推举等技术环节。
3. 总成绩训练:总成绩训练主要针对抓举和挺举技术进行综合训练。
四、比赛训练阶段
1. 模拟比赛:通过模拟比赛,提高运动员的实战能力。
2. 心理素质训练: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素质。
3. 战术训练:根据对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战术策略。
举重训练计划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练员、运动员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使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让我们共同关注举重运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举重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俊,王伟. 举重运动员训练方法研究[J]. 体育科学与教育,2018,6(2):67-69.
[2] 张伟,李明. 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研究[J]. 体育科学与教育,2017,5(3):72-74.
[3] 李刚,陈思. 举重运动员技术训练方法研究[J]. 体育科学与教育,2016,4(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