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duote123 2024-10-22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果然不出所料,对于我的在质疑方面已经训练有素的孩子,这样算不上深层次的问题休想逃过他们的眼睛。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新鲜,我们面临的矛盾是:毛泽东对古代英雄们到底持什么态度?

  一贯的最简单的讲法当然是──惋惜。传统的讲授要求教师抠住关键词惜、略、稍,来让学生明白:毛泽东对古代英雄主要还是肯定的,至于惋惜,只是略略、稍微罢了。

  这样的解释当然是很唯物主义的,体现了毛泽东他老人家一贯强调的思维作风: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但学生和我一样觉得别扭,他们在课堂问的和我在备课时候想的一模一样:对成吉思汗,毛泽东哪里还是惋惜了,他分明就是全盘否定了嘛!因为文中明明是:只识弯弓射大雕。一个只,还是惋惜吗?至于俱往矣,简直就是全盘否定了历代所有的英雄,这还是惋惜吗?

  教参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这样写到: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弯雕射大弓,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这段话,读得我如坠五里雾中。难道就是因为一句引天下英雄尽折腰,就可以印证毛泽东对成吉思汗的褒吗?纵观全词,文气逶迤之处,对成吉思汗,分明都只有贬,何曾褒,为何硬生生让我们的毛主席在这首词中如此理性和客观呢?

  教参不能说服我。孩子们当然是没有看过教参的,但是他们对惜一直要管到射大雕的解释不服气,他们认为毛泽东根本就是把成吉思汗否定了的。我在心底认可这种感受,因为这也是我的感受。但如果按照我们的感受,毛泽东岂不就变成了一个狂妄自大缺乏理性的人了吗?这样的解读又合理吗?这真的是一次悬崖上的体验啊!我虽然如履薄冰,但是又有些许期盼,因为起码在文本自身上,暂时还不能够有什么新的发现。

  我决定小心奕奕地抛出我的杀手锏。这是一步险棋,这是我的思维在悬崖状态中的一种悬崖选择。如果这种选择不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那么这步棋没有任何意义。

  我说:同学们,这个问题是有些费解。毛主席怎么会不给予成吉思汗和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一样的待遇,而对他毫不留情地批评呢?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创作现场,体会一下老人家在创作这首词时候的心情变化,然后从这个角度看是否能找到答案。

  同学们很疑惑。都什么年代了,如何回到创作现场?难道还真有时空隧道不成?

  我含笑不语。我指挥大家翻开了课本彩页的第一页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

  我说:孩子们,静下心来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

  教室里有短短的静默。但很快被热烈打破了。

  谷雨说:我看出来了,王老师,这幅手书写得龙飞凤舞,好不潇洒,果真是英雄的手笔。

  胡英剑说:我感受到了豪气和霸气。手书中的字都不太好认甚至无法认,但是汪洋恣肆,气贯长虹(用了两个才学的雅词,大家都为他鼓掌了),很有英雄气。

  李想说:这根本不是在写字,这是情感在喷涌在爆发。

  我说:评得妙!还要仔细观察,体会整个书写过程中的变化。

  谷雨一下子就跳了起来:王老师,我发现了,我发现了!毛泽东一直都很激动,但他是越来越激动。你看他的字,从秦皇汉武开始,用笔的力量就加大了,速度也更快了,这就证明,这个时候毛泽东的情绪就又上了一个高潮,他的书法透露了他内心的不可抑止的激动。如果说最开始他还只是亢奋的话,到后来,他就真的沸腾起来燃烧起来了

  谷雨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下边是一片共鸣声。

  我也被震动了,望着眼前这张年轻的智慧的,因为有新的发现而涨得通红的脸,我竟然有些百感交集。幸甚,我的感觉和孩子们的感觉对接──天衣无缝。

  如果以这样的角度来解读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切疑问全部冰释。

  是的,毛泽东是一个充满理性的领导者、思想家、历史学家,他不可能否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功劳,因此,才有了前边的惜、略、稍。

  但是,在这首词中,毛泽东不仅仅是以一位共产党的领导者进入创作的,他更是以一个普通文人和普通作者的身份进入自己的创作。他是一个热血燃烧的词人,他以自己的生命和血气作为文字,先是扫射,然后是激射然后是喷射。在激情渐至燃烧的过程中,他不可遏制地处于爆发状态了──情感的喷发使他暂时出现了理性的迷失,在特定的创作瞬间,激情成就了一个傲视一切的不可一世的毛泽东。

  这时候,他是一位真正的文人诗人,而不是一位需要字斟句酌的政治家。他用生命的狂放写诗,他像黄河一样咆哮了,他凌空一吼,惊天动地:普天之下,舍我其谁?

  气血淋漓,只识弯弓射大雕,一挥而就,还不够,再来一句:俱往矣!历史在英雄的笔下像蛛丝一样被轻轻抹去。

  这是生命的呐喊──没有顾忌,只有宣泄!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血气方刚的要改写历史的人的冲动!

  这也是《沁园春·雪》之所以最打动人之所在──因为这是豪不掩饰的至情至性的创作!

  只有这样解读,毛泽东才能走下神坛,走进读者的心灵深处。只有这样的解读,《沁园春·雪》的文气和文脉才是贯通的,文品和人品才能合二为一。

  而以往的解读,无不是先把毛泽东定位成一位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政治家。这种标签化完美化的解读方式,不正是韩军先生曾经大力鞭挞过的伪圣化的一种表现吗?

  其实,作为一位立志要换了人间的英雄,这样的理性迷失和激情泻洪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比比皆是。承认如此的迷失,就是本质上承认毛泽东作为一位普通读者的创作权和表达权。这是对人的尊重和对文本人性化的解读。

  我和我的学生,以悬崖疑惑启动悬崖思考最后得出悬崖解读,以一幅手书为解读云梯,在课堂上自主质疑生成问题,巧妙解决阅读难点,这番悬崖上的思维不仅扣人心弦而且美妙无比!

相关文章

游王屋山小学生作文

八点半,我们就到达了景区。放眼望去,满山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与红火的枫树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条巨大的红绿色毛毯附覆盖在大山上。...

学术论文 2025-01-27 阅读0 评论0

关于我爱我家的小乌龟作文300字

在我家的鱼缸里养着一只小乌龟,它是去年舅舅送给我的。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贝贝”。 “贝贝”十分惹人喜爱。它长着三角形的脑袋...

学术论文 2025-01-27 阅读0 评论0

热门的经典语句摘抄

2.我若热死在北京,兄弟们记得来收尸,辛苦你们了。棺材里一定要有空调励志人生 3.我每个细胞都需要空调 4.宁可在空调房里...

学术论文 2025-01-27 阅读1 评论0

初中作文写作人物素材积累

一、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学术论文 2025-01-27 阅读1 评论0

青海湖游记小学作文

路上,小舅给我介绍,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藏语叫“错温博”,意思是蓝色的海。小舅还给我讲了许多关于青海湖的美丽传说。我听着...

学术论文 2025-01-27 阅读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