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借我一生 摘抄

duote123 2025-01-1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余秋雨 借我一生 摘抄

余秋雨 借我一生 摘抄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所谓伟大的时代,也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

  人世间总有一些不管时节、不识时务的人,正是他们对时间的漠视,留下了时间的一份尊严。

  缺少精神归宿,正是造成各种社会灾难的主因。因此,最大的灾难是小人灾难,最大的废墟是人格废墟

  天下有很多关键时刻的救援,是被救援者所不知道的。这正像,天下有很多关键时刻的伤害,是被伤害者所不知道的。世事繁杂,时间匆匆,重者隐之,轻者显之,真言如风,伪言如磐,真正知道的究竟能有多少?

  西方哲学家论述生命与死亡。任何人都不可能对自己生命的产生获得主动权,惟一能主动把握的,是生命的离去。最大的主动是自杀,因此自杀成了具有重大哲学意义的生命行为。海德格尔说,惟一能把握生命的机会,是放弃生命。

  中国文化从来离不开社会灾难。我借清初和清末的民族主义激情来讨论中国文化的思维灾难,借东北的流放者来讨论中国文化的生存灾难;借渤海国的兴亡来讨论社会灾难与群体生命的关系;借苏东坡的遭遇来讨论社会灾难与个体人格的关系;借岳麓书院来讨论文化应该如何救助愚昧的灾难,借山西商人来讨论文化应该如何来救助贫困的灾难。

  山间那么美好,因此,孩子们也就从不害怕坟墓。现在想来,这是湖光月色在抚平人间的生死界限。

  科举制度有节律地选拔管理人才,这是中国社会没有长时期失序的重要原因,也是绝大多数书生追求的人生出路。因此,作为唯一教材的儒家文化也就在无数人一代代的记诵、复述、阐释中融入大地,融入人格。这真是人类文明延续史上把最不可思议的长篇传奇。佛教以僧侣集团作为传遍网络的格局,本也厉害,但与之一比,就显得弱了。

  附《借我一生》介绍

  余秋雨先生的父亲在年前去世,家人打开他天天紧锁的私人抽屉,发现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这些文字资料为什么留存到生命最后,却又不愿意在生前让后辈看见?由这些疑问出发,余秋雨先生开始逐一寻访自己前辈的人生历程,发现最重要的答案已经随着父亲的去世而永远失去,这种几天之间的咫尺天涯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并找到了文学感悟的基点,这个基点就是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借我一生》。

  父亲的人生历程牵涉到祖母、祖父、叔叔、姑姑,又牵涉到母亲、外公、外婆、姨妈,每个人都是典型。余秋雨先生从童年开始,用近似于《铁皮鼓》中那个小男孩的目光,注视着长辈们的一切。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注视到这些亲人的坎坷、遭难、直到活着。

  《借我一生》以这些普通人的群像。勾画了一部真切具体的现代民间生态史,由于一切从自我感觉出发,全书的主角很快从前辈转移到作家自身,因此,现代民间生态史只是成了背景,真正的着重点是一位当代文化学者的成长史。

  这中间,包含着作者对于文革灾难的民间版本,对于二十几年来经济转型和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于仕途和学界的社会百态,特别是对于文化灾难的复燃机制和蔓延机制,都做了一系列描绘与思考。

  作者在叙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表现了一种蔑视灾难、不断突破、立足大地、叩问世界的转型期精神选择,也表现了这种精神选择所带来的畏难和孤独。

  余秋雨先生在创作上擅长于文体的创造和实验。本书以平正、真实的记忆性内容组建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验,以散文笔调贯通成一部史诗的努力,都具有重大意义。此外,本书还交糅了体验与论述,激情与冷静,宏观与细节等诸多对立性因素,呈现出全方位的表现力度。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大陆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事实上,要谈论余秋雨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真是谈何容易。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余秋雨《闲读梧桐》解读

2.余秋雨作品解读

3.信客 余秋雨 教案

4.余秋雨散文特点

5.海派文人余秋雨

6.余秋雨《冰河》读后感

7.余秋雨《无争议陷阱》阅读题及答案

8.余秋雨《戏剧需要激情》阅读答案

9.余秋雨《夜航船》阅读答案

10.论余秋雨散文文体意识

相关文章

我们北方的棉花作文

北方平原上,总少不了一种叫棉花的农作物。 我自幼在农村长大,很小就懂得棉花的价值。棉花的功能是御寒蔽体,服饰又是人类文明进步...

应用文 2025-01-22 阅读0 评论0

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作文800字

我们习惯以“群”自称。仿佛有了这个字便自成一派。也确实如此,我们更团结了。我想,当别人看到互相等候的我们的身影时,谁会认为“她...

应用文 2025-01-22 阅读0 评论0

难忘的老师小学五年级作文400字

张国斌今年已经40岁,他常常理着一头齐耳的小平头,穿着一身休闲服,虽然个子不高,但因为长期的强度训练,显得特别“虎背熊腰”,两...

应用文 2025-01-22 阅读0 评论0

以家书为话题的中考素材

你有没有被一位67岁老奶奶写给孙女的家书所打动呢?短短的27字里,亲人的爱和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应用文 2025-01-22 阅读0 评论0

健康体检中心项目计划书

健康体检中心商业计划书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所占的人口比例会越来越大(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

应用文 2025-01-22 阅读0 评论0

雷雨悄悄地去老师你好散文摘抄

我的童年,有一位和蔼女师长教师的教导与相伴,只知道她是从城里下放过来的,师长教师从不请求有什么回报。峰柏童童最爱好,师长教师微...

应用文 2025-01-22 阅读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