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与帖的阅读答案

duote123 2025-01-1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碑与帖的阅读答案

  蒋勋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碑”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帖”指毛笔写在纸帛上的文字。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碑”与“帖”分别代表重拙朴厚和潇洒飘逸两种截然不同的书法风格。

  魏晋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对峙局面,书法论述也一般习惯把“碑”与北朝连在一起,称为“北碑”。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帖”,自然就被认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间的“南帖”。比如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有径庭。

  “碑”还原到原始意义,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来的文字。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书写,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技法的介入,这就改变了原来毛笔书写的线条美感。《张猛龙碑》字体端方,笔画厚重,许多线条的风格就不是毛笔容易表现的,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因此,“碑”与“帖”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石刻,刻于东晋咸康到永和年间,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那年。王兴之、王闽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但是从墓志石碑的字体来看,却与王羲之书风完全不同。碑文字体方正,拙朴刚健,点捺用笔都明显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南帖”,却更接近“北碑”。

  笔、墨、纸、砚成为“文房四宝”,如果在汉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汉代始终以竹简书写为主,纸的使用微乎其微。魏晋则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期,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到了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用“纸”、“帛”一类纤细材质书写,增加了汉字线条“行走”、“流动”、“速度”的表现力。汉字在以纸帛书写的晋代文人手中流动飞扬婉转,或“行”或“草”,潇洒飘逸,创造了汉字崭新的行草美学。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炼,既飘忽又有力,充分体现了“帖”潇洒俊逸的书法风格。

  “碑”是石刻,“帖”是纸帛,从另一个角度看,书法史上“碑”与“帖”的书风问题,或许可以有新的理解。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

  1.从全文来看,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么?(2分)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⑴第二段加点词语“大有径庭”的含义是什么?(2分)

  ⑵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3分)

  3.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欣赏哪一幅?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的角度说说原因。(3分)

  《张猛龙碑》(局部) 《兰亭集序》(局部)

  答:

  参考答案:

  1.(2分)书写材料的不同造成了“碑”与“帖”书风的差别。

  2.(5分)⑴指南北书法风格差别很大。或《张猛龙碑》、《兰亭集序》书法风格的差别很大。(2分)⑵承接上文,为“‘碑’与‘帖’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作例证;为下文提出自己的“新的理解”提供依据。(3分)

  3.(3分)示例一:我更欣赏《张猛龙碑》,与《兰亭集序》相比,它的笔画厚重,点、捺用笔利落、刚硬。示例二:我更欣赏《兰亭集序》,较《张猛龙碑》,它的笔画灵动,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炼,既飘忽又有力。

相关文章

小猴的集市童话作文

小猴在路上走着走着,心想,买什么画好呢?“啊呀”小猴被一根骨头畔了一跤。小猴爬了起来,看见原来是小狗啊。小狗问小猴;:&quo...

范文库 2025-01-20 阅读0 评论0

最新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

2、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爱因斯坦 3、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

范文库 2025-01-20 阅读1 评论0

新年叙事作文800字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

范文库 2025-01-20 阅读0 评论0

宠辱不惊初二作文

莫言知道自己获奖后,显得既惊喜又惶恐,莫言获奖后显得很惊喜,惊喜嘛就不难让人理解了,可是他为什么还会感到惶恐呢?真是令人百思不...

范文库 2025-01-20 阅读0 评论0

关于雁荡山的高中写景作文

人虽坐在车上,可我的心却已飞向了大自然中,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向山林,飞翔自然。 终于站在了山脚下,我被周围山峰的气势所震撼。...

范文库 2025-01-20 阅读0 评论0

校园里的草坪作文300字

春天,大大的草坪时最漂亮的,雨滴将草坪染成了绿色,春天的与就如一支画笔,描绘着栩栩如生。春天,好多初一的学生对这片大草坪面生,...

范文库 2025-01-20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