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问答》翻译及赏析

duote123 2025-01-19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山中问答》翻译及赏析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前言】

  《山中问答》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语言质朴自然,格调悠然舒缓。

  【注释】

  ⑴余:我,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栖:居住。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⑵闲:安然,泰然。

  ⑶“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山有小口。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⑷别:另外。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翻译】

  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鉴赏】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诗的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这段话对于读者理解这首诗是很有启发的。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更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标签:

相关文章

圣诞小惊喜的作文

一回家,我就激动地冲进书房,让妈妈和我一起上“淘宝‘’买礼物。可是,买什么好呢?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我又开始苦思冥想。我回忆着...

应用文 2025-01-20 阅读0 评论0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活动计划书

一、活动背景: 消费者是市场的主要消费主体,但如今消费者的权益常常被侵犯,费消者应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

应用文 2025-01-20 阅读0 评论0

我那丢失的童年作文

我的童年丢失在上小学四年级,现在想找也找不回来了,我不再觉得有多快乐,开始变得冷漠,开始变得。于是我想在《创新作文》交友,笔友...

应用文 2025-01-20 阅读1 评论0

七彩娃梦游仙境童话作文

“好了,知道了,每天都要念一遍,我都能背下来了!妈妈您就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再见!”七彩娃躺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一颤一颤...

应用文 2025-01-20 阅读0 评论0

秋游黄山湖优秀作文

从正门入园,踏上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小径两旁长满了茂盛的桂花树。正值十月,是桂花盛开的好季节。一朵朵金黄的桂花,绽开了灿烂的笑...

应用文 2025-01-20 阅读0 评论0